摘要: 4-1为“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4-2为“和平的使者”。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达属于阿拉伯地区的有“祖法儿”、“阿丹”、“尺方”等国。他是和平的使者,开辟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政治联系。本套邮票共4枚。
1985.7.11。影写版。P11.5。 31mm*52mm。 40(10*4)。 [G]。
李大玮。北京邮票厂。
4-1为“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画面上,一位谦和、英武的壮年宦官,头戴内使乌纱,袍绣金色坐蟒,手持一卷航海图,目光射向远方,背后是风云变幻的大海波涛,衬托了这位伟大航海家的风姿。
4-2为“和平的使者”。画面为郑和古里之行。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郑和船队曾经到过印度不少地方,如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柯枝(今印度柯钦)、小葛兰(今印度奎隆)、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和阿枝巴丹、甘巴里)等地。画面展现了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欢迎的场面。画面舞蹈采用了印度古典舞蹈“波罗多”舞,背景是印度的古建筑和船队。
4-3为“贸易与文化交流”。画面选择了与阿丹通商的情形。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达属于阿拉伯地区的有“祖法儿”、“阿丹”、“尺方”等国。这些国家在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中都有详细记载。邮票设计者参考了日本出版的《阿拉伯帝国遗产》,因而邮票画面的建筑、服装、道具等都实有所据。为了真实表现古代海上丝绸贸易的特点,作者甚至在画面的丝绸上也细致地采用了“明代黄地缠枝花缎”的古代图案。
4-4为“航海史上的壮举”。画面是郑和到达东非的情形。根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属于非洲地区的有十剌哇、竹箭、木骨都东、麻林、剌撒、孙剌等国。这一幅选用了夜景作为背景,皓月当空,祥云瑞霭,一派月明风清的胜景,非洲人民热烈欢迎东方的使者。
本套邮票在艺术上完全采用中国画法,以工笔重彩为基础,但用的是生宣纸,这就使得线条的勾勒、颜色的渲染更加生动。本套邮票富于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图画的意境,是邮票中极富艺术性的精品。
郑和(1371—1435),本名马和,回族,云南晋宁人。因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在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他先后七次率领明朝船队远航,到达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他是和平的使者,开辟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政治联系。郑和每到一地,都用中国产的磁器、丝绸、金银等物品换取当地特产,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当时郑和所乘船只最大的长约150米,宽约60米,可容1000人,船队规模很大。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纪念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邮电部特发行这套纪念邮票。本套邮票共4枚。
这套邮票发行于1985年7月11日,纪念了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该邮票共有四幅图案,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层面来展现出了郑和下西洋的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图画描写生动形象并且颇具中国古典特色,展现出了人物对于祖国所做出来的一系列贡献,让人感受到了一代航海家的伟大风范。我国自古就发展了航海事业其中郑和下西洋时间就具有很好的历史性意义,对于我国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近现代各种事业的发展,这套邮票的发行不仅很好地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出了纪念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
1978.2.26,影写版,P11.5*11,30*40mm,50。 3-1为“高举毛主席的旗帜”。主图是一面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红旗,旗下为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为了纪念中国在农业方面取得了机械化的成就,中国发行了T13 农业机械化邮票。这组邮票一共分为5枚,出自于潘可明之手。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家,中国发行了T98 吴昌硕作品选邮票。这组邮票出自于卢天骄大师之手,选材典型,构图独特,十分值得收藏。
1978.3.5,影写版,P11.5*11,30*40mm,50。 本套邮票共3枚。继毛泽东之后任中共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题词,书法沉稳敦厚。这2枚邮票均采用红地金字,庄重大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投资分析:中国最近几年来科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为了记录下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发行了T14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邮票。邮票形象的说明了对撞击的工作情况。
整组邮票制作也十分的精致,出自于只做过众多知名邮票的北京邮票厂之手,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