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票中人物神情的刻画上,注重体现黄梅戏名家神韵的面部表情,设计者通过参考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出的影像资料,不断对人物五官进行修改,令3枚票中5个人物眉目传神,生动形象。
我国第一套采用数字中国画形式设计的邮票《黄梅戏》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设计优势十分明显,不仅给人一种当代审美的趣味也兼具了黄梅戏应有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画面效果。
1.色彩基调烘托效果。设计者用数字中国画的技法,精心描画了人物艳丽多彩、恰当得体的服饰衣纹,经过处理,又增加了其色彩的厚重感和层次感。票中清新艳丽的人物风格和色彩处理,加上背景的淡彩烘托,使得《黄梅戏》邮票的戏曲效果十分出彩。
2.角色面容表情丰富。在对票中人物神情的刻画上,注重体现黄梅戏名家神韵的面部表情,设计者通过参考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出的影像资料,不断对人物五官进行修改,令3枚票中5个人物眉目传神,生动形象。比如第2枚邮票中的女驸马,其面部刻画,既有女性的特质,又有驸马的高贵。第3枚打猪草中,男女两童对视、对唱,活泼可爱。
3.戏份凸显人物角色。邮票画面明确了戏份,重点就是凸显人物角色。设计者参考了众多名家的表演,将画面人物定位为按照传统黄梅戏章法扮戏的当代青年演员,以发型、面妆以及肢体语言等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传承的特征,以人物的五官比例、位置、肤色和手势等传达出当今的审美意趣。票中的人物形象,既能准确地体现出黄梅戏应有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又能适合新世纪的人们较为普遍的审美习惯。在人物的身姿上,使其达到一种多元化之美,充分体现出戏中的人物角色。
4.画面充分显示戏份。《黄梅戏》邮票自然要体现戏的特点,使各种应用到画面中的视觉形象都合理地融为一体。设计者在画面内容上十分注意细节的刻画,重点抓住每一出戏的某一服装或道具特色,如女驸马人物身上的蟒袍、头上的宫花和腰间的玉带,都以云龙为主题花纹;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纸伞;打猪草中人物身背竹篮,这些标志性细节意在点明剧目,体现了戏份,引起观者的共鸣。全套邮票从画面人物形象,到每枚邮票舞台化的背景,都充分体现了戏份。
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邮票 1989年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儿童生活》(附捐)邮票。 T137儿童生活邮票价格 T137儿童生活邮票单枚套票价格:7.2元
T130泰山邮票 T130泰山大版票发行于1988年9月14日,全套共4枚,总面值1.28元,规格为54*40mm,齿孔为11度,设计者张济平,发行量912.84万套,由北京邮票厂印制。邮票展现的是泰山的几大著名景观。沿泰山的盘山道攀登,尽处是南天门,又称为三天门。
截至到目前,中国邮政还没有公布关于《民法典》的新邮更多信息,诸如预约自提时间、图稿以及发行量等等,都没有宣布。不过,相应的图稿还没有正式公布。民法典共7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桃花小版特种邮票该邮票一套共12枚,面值共计13.9元,这是中国邮政近来来首次发行大全套。此次的《桃花小版》特种邮票是中国邮政继发行梅花、玉兰花、杜鹃花等系列花卉邮票之后枚数最多的一次,还未发行就受邮迷们的关注、喜爱与追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的,我国发行了一系列的纪念币,纪念邮票等。关于这个主题的邮票,其实发行了不止一枚,为配合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五个主题日活动,另制作主题日小型张5枚,每枚小型张边饰相应增加了表现主题日的有关内容。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