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东北罐装窖藏。显而易见,此径重非为一般小平铜钱所具有。因此,结合其径重皆大与常规铜铁钱,本品诸般特征显示,其凸显母钱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宝马之相可确矣。
展目看去,此钱直径25.3毫米,重6.44克,小平形制无疑。其面文“纯熙元宝”四字,背文穿上“同”字。察其书体书意,楷书,旋读。书法颇具功力,笔划彰显力道,书写规范,横直竖立,一丝不苟,字形凸显端庄隽美。与谱载拓图和铁钱比对,其书体书意之一致,核心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确定其书相无异无邪,宝马之相初显。
续行二步,察其锈色包浆。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东北罐装窖藏。薄锈浓浆,其缘廓因有所把玩,锈浆已失,但其地章和字面包浆仍在。察之,其包浆凝重,紧缚钱体,试之十分踏实,间或可见少量绿锈冉冉。其锈浆之色分布自然,质地地道,无异无邪,可谓天成之相矣。其缘廓露铜可见,材质泛红,青铜质地,铜色熟旧。故而,以愚之眼学辨识,结合东北罐装钱之常态,本品锈色包浆实为过关,宝马皮毛,可靠可信矣。
再行三步,察其铸相。可见本品铸相十分精整,其径略大于标准小平,钱体厚于通常小平。显而易见,此径重非为一般小平铜钱所具有。进而可见,其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尤其是字廓深竣挺拔,钱文笔划较细,笔划之间间隔有距,清晰无粘,此特点亦非一般小平铜铁钱所能具备。因此,结合其径重皆大与常规铜铁钱,本品诸般特征显示,其凸显母钱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宝马之相可确矣。
综上所述,通过几个主要方面的考辩,愚见以为,本品正是“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的母体之钱,即乃其铜质铁母,八九不离其十矣。其存世,乃为偶然之间,与铁钱发现殊途同归,只不过时间迟了一二十年而已。正如前述,铁钱的存在,其铁母必有,本品的存世证实了这个合理推论的必然性。
至于有一个问题,必定有人会问,高邮出南宋铁钱,纯熙元宝背同铁钱在高邮发现,为什么铁母没在高邮发现。此问题貌似有理,然,仔细究里,则并不构成必然。众所周知,宋金纠结,元灭南宋,大量宋代宝物尤其是都城宝藏,几尽掠北而去。作为铁母等钱样范品,在部司库中亦遭劫掠北去,其可能性完全存在。加之,受古钱易于携带,流走八方,落脚无定的属性所决定,其后世在哪儿发现,皆为正常。故,本品铁母在东北遗存下来,于情于理,皆为通顺,至少无可否定之理由矣。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货币,只要符合“纯熙元宝”无人知晓,世界上仅有数枚的条件,那这枚钱币将在拍卖市场中拥有极强的吸引力。
据业内专家介绍表示,所谓的纯熙元宝,指的是在纯熙年间打造的一款钱币。同样的读音,不同的意义,当然就会让这一款纯熙元宝的历史意义凸显。
淳化、雍熙皆为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各取其中一字组成“淳熙”,以示对祖宗盛世的追慕和效法。
不同的学者对这类“纯熙元宝”给出了不同的注解,但漏洞依然存在,直到货币史学家叶世昌提出“纯熙元宝”属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资料,这枚钱币才正式确定了身份。
“纯熙”、“淳熙”虽音同意义却不相同。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因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号会激怒金国而遂改“淳熙”,言欲“取法淳化、雍熙为义”,实乃托辞耳。是为“纯熙元宝”钱首次面世。背“同”意为舒州同安监所铸,该钱监位于现在的安徽省西南部。
与谱载拓图和铁钱比对,其书体书意之一致,核心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确定其书相无异无邪,宝马之相初显。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东北罐装窖藏。其缘廓露铜可见,材质泛红,青铜质地,铜色熟旧。
纯熙元宝图片 纯熙元宝价格
近年来江苏高邮出土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背上“同”。为纯熙元宝传世之孤品。在史料记载中最为常见的为铁钱,版式也比较多,除了铁母和隶书版的纯熙元宝之外,其他的版式留存于世的数量比较多。
纯熙元宝停铸原因 纯熙元宝值不值钱
近年来江苏高邮出土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背上"同"。为纯熙元宝传世之孤品。根据文献记载推算,从乾道癸巳冬至宣天下改元纯熙起,到甲辰日重改年号"淳熙"止,前后历时共六天,其年号使用之短暂,堪称中国历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