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丰三年三月五月,户部首先开铸当十大钱,文曰咸丰元宝,重六钱,与制钱相辅而行。咸丰四年三月,户部又先后铸造当一、当五、当十等三种铁钱与铅钱。鲍康《大钱图录》刊载有咸丰当十以上大钱54枚,其中克勤郡王所铸大钱4种。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五月,户部首先开铸当十大钱,文曰咸丰元宝,重六钱,与制钱相辅而行。七月乃增铸当五十钱一种,重一两八钱。同年十一月谕令各省推行铸造大钱,并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钱三种;当千者重二两,当五百者重一两六钱,铜色紫,当百者重一两四钱,铜色黄,皆磨滤精工,光泽如镜,文曰咸丰元宝;而减当五十者为一两二钱,当十者为四钱四分,又减为三钱五分,再改为二钱六分。
四年正月,宝源局又铸当五钱一种,重二钱二分。接着又铸当二百、三百、四百大钱。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清朝政府开铸的大钱有当四、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以及当千等计约十六个等级的咸丰各类大钱。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户部又先后铸造当一、当五、当十等三种铁钱与铅钱。当时户部除了下设宝泉、宝源两个铸钱局外,清廷又特别准许克勤郡王庆惠、文端设立一个钱局,专门铸造咸丰当百以上的大钱。
马定祥先生主编《咸丰泉汇》一书,收录有克勤郡王铸造的当五十至当千型咸丰大钱56种。鲍康《大钱图录》刊载有咸丰当十以上大钱54枚,其中克勤郡王所铸大钱4种。克勤郡王所铸的大钱大都带有星月纹标记,张炯伯《咸丰大钱考》载:“勤郡王意欲另设专局鼓铸大钱未准,故沿用宝泉字样,特加星月标记,以示区别耳。
先是道光中叶,银外泄而贵,朝野皆欲行大钱以救之。广西巡抚梁章钜疏言其利。文宗即位,四川学政何绍基力请行大钱以复古救时。上意初不谓然,卒与官票、宝钞行焉。钞尝行于顺治八年,岁造十二万八千有奇。十年而罢。嘉庆间,侍讲学士蔡之定请行钞。咸丰二年,福建巡抚王懿德亦以为请。廷议以窒碍难行,却之。是时银亏钱匮重,而军需河饷糜帑二千数百万,筹国计者,率以行官票请。次年,命户部集议。惠亲等请饬部制造钱钞与银票相辅并行。票钞制以皮纸,额题“户部官票”,左满、右汉,皆双行,中标二两平足色银若干两,下曰“户部奏行官票”。
如果藏有这种版式的咸丰元宝,持有者应当仔细呵护,铜制品容易损毁,了解其不能接触的环境与条件是必要的一件事情。
宝泉局作为户部所辖之中央钱局,在咸丰年铸币颇丰,三种宝文皆具。其中,咸丰元宝大钱亦是品种较全,版式较多。整体品相显示,官炉嫡出,确属宝泉局之精工作品。
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江南试造天子万年”黄铜方孔呈样币市场估值:2200 万元-4300 万元。江南试造天子万年。
近期,一件咸丰元宝当千钱币,此钱币直径13.8cm,重408g。此件咸丰元宝当千钱币品相极佳,什物存世甚少。因而,此件咸丰元宝钱币十分值得保藏,增值空间无限。
虽然,何绍基铸造大钱的建议未能获得朝廷的批准,但是,出于当时“军饷增多,帑金不足,”的现实情况,在清朝政府的最高统治阶层,已经拉开了铸造大钱的论战。
整体品相显示,官炉嫡出,确属宝源局之精工作品。同年十一月谕令各省推行铸造大钱,并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钱三种;当千者重二两,当五百者重一两六钱,铜色紫,当百者重一两四钱,铜色黄,皆磨滤精工,光泽如镜,钱文定为咸丰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