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元通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有唐一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开元通宝版众多,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主要为铜质材料铸成,规格为直径2.4厘米。开元通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有唐一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注: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
迟至宋初仍有“开元通宝”在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此后,历代都有铸造所谓开元大钱,但这类开元钱主要是开炉钱或戏铸钱性质,类似近世纪念币的功能,不用于流通。
“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至于流通领域,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此外日本奈良时代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从中折射出盛唐时代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开元通宝的铸造,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而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开元通宝属于初唐时期的钱币,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在选料方面很有讲究。当铜被氧化之后,可以将真正的开元通宝仍在地上,此时会听到一种暗哑低沉的声音。此时真正的开元通宝上面的针会掉下来,但是假币因为有了锈,所以有一定的弹性,针根本落不下来。
开元通宝钱文四字由于不断的修模,演化而变得大小不匀称,文字书体意境无一气呵成之势,而是钱文四字各自为态了。开元通宝一般直径;24至25毫米,穿宽;6.5至7毫米,郭厚;1至1.5毫米,重3.5至4.2克。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开元通宝它是唐代的第一种货币,当时的发行量最大,而且沿用时间超级长,所以目前市面上存留的量比较多,相对于其他比较稀缺的古钱币而言,它未来的涨幅并没有那么好。
那么,开元通宝背祥云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特色呢?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开元通宝2018年价格表 开元通宝的介绍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北宋·开元通宝折十,成交价格RMB 28750,成交时间2015-12-28 。
开元通宝最大特点是什么 开元通宝钱文字体解读及鉴赏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