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些年号钱中,“重和”年号使用最短,只有三个月,其珍罕显而易见。 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为“重和”。由此可见,“重和”时间虽短,却为北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内患”的种子,为北宋的灭亡写上了凝重的一笔。
宋徽宗自公元1101年登基至1125年退位,在位24年,共铸了“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年号钱。在这些年号钱中,“重和”年号使用最短,只有三个月,其珍罕显而易见。其次,“重和”年号在北宋历史上不寻常的经历,也表明了“重和通宝”不寻常的价值。
据史载,宋徽宗“政和”(1111年——1117年)年间,政治操纵在蔡京、童贯等人手中。他们结党营私,荼毒生灵。徽宗在奸臣的唆使下,不仅对北方的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还在江南搜刮奇花异石,金银财富,用“花石纲”运往京城。由于宋王朝对劳动人民的搜刮无孔不入,在河北、山东形成了以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声势浩大:“横行河朔,转掠十郡”,使北宋几万名官兵不敢接近。
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为“重和”。但由于徽宗并没有放松对人民的搜刮,起义军活跃于京东西路、京东东路,宋王朝政局受到极大的威胁,“重和”实际上“重”而“不和”,于是,徽宗不得不于1119年2月又改“重和”为“宣和”,以加紧对农民起义军进行镇压。由此可见,“重和”时间虽短,却为北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内患”的种子,为北宋的灭亡写上了凝重的一笔。
近年来陆续发现小型重和通宝,类似于私铸币。其珍罕主要表现在“重和”时间最短,铸钱较少上。北宋166年,历九帝,35个年号,铸年号钱30种,类别版面无法统计。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为“重和”。
由于年号的使用时间很短,故重和通宝钱总铸量少,传世稀薄,在宋钱中属于比较难得的品种之一。谱载重和通宝,乃小平光背,钱文隶、篆二书成对钱。 今续赏北宋钱,特择帐中一品重和通宝隶书小平上博一展。
而且刀币在铸造时其浇口在刀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状态,而造假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就钱文而言,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为“重和”。由此可见,“重和”时间虽短,却为北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内患”的种子,为北宋的灭亡写上了凝重的一笔。
北宋166年,历九帝,35个年号,铸年号钱30种,类别版面无法统计。由此可见,“重和”时间虽短,却为北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内患”的种子,为北宋的灭亡写上了凝重的一笔。
目前而言,已见博友展示重和折五篆书一二品。钱文书法,其字体与风格,与小平钱一致。而这并不能因此说明其当初未曾试铸小平形制以上之钱,因为重和年号使用时间过短,其铸钱量小平皆少,何况大型。正所谓正式开铸小平钱,同时试铸大钱,此乃常态也。
重和通宝价格是多少 重和通宝相关历史介绍
近年来陆续发现小型重和通宝,类似于私铸币。其珍罕主要表现在“重和”时间最短,铸钱较少上。北宋166年,历九帝,35个年号,铸年号钱30种,类别版面无法统计。 重和通宝价格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400元
重和通宝相关文献记载 重和通宝收藏前景如何
由于年号的使用时间很短,故重和通宝钱总铸量少,传世稀薄,在宋钱中属于比较难得的品种之一。谱载重和通宝,乃小平光背,钱文隶、篆二书成对钱。 今续赏北宋钱,特择帐中一品重和通宝隶书小平上博一展。
重和通宝出土量和存世量大吗 重和通宝钱文有什么特征
篆少于隶,皆精美可爱。其间所铸之重和通宝,小平,光背,钱文为隶书,篆书对照,字文俊美,厚肉深郭,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结构宽博,构思缜密;钱文笔画匀称,与轮廓浑然一体,规整精致。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