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
西夏仁宗天盛年间(1149—1170年)所铸汉文平钱。天盛廿三年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制作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天盛元宝”四字为秀丽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7克左右。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因西夏地域缺铜而多铁,天盛铁钱世间所存亦众。1982年内蒙包头出土一批西夏铁钱中,首见形体略小,背穿上铸“西”字之天盛元宝,为历代钱谱所少。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西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乾佑元年(1170年),得金国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乾佑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天盛元宝这一枚古钱币是在西夏仁宗皇帝的天盛年间,天盛元宝铸造而成。现在天盛元宝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有收藏专家表示,天盛元宝未来还将有更大升值空间。此出土于甘肃武威、宁夏贺兰山一带西夏腹地,在西夏文中传世微多。
铁钱背“西”者少见。天盛廿三年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制作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 在西夏仁宗皇帝的天盛年间,天盛元宝铸造而成。在1982年内蒙古的包头出土了一批西夏钱币,也有背部铸造了“西”字的铁钱。
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仁宗在位期间确立西夏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西夏的政治法律和制度。 是品天盛元宝折十型大钱,前谱未载,为目前发现的唯一孤品极有可能是当时所铸的开炉或镇库钱。能推翻西夏无大钱旧说,弥补珍贵。
李仁孝,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 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
而本品值得一提的是,其背“西”字,可见书意较为奇特,其呈“立体”布局,左小右大,给人一种透视感。察其穿口,似为广穿,中等缘宽,背穿廓略平漫,其背“西”字较为深竣,十分清晰,与先前所展之品基本一致,可为互证。
前谱载均为小平形制,主铸材质铜、铁。此钱常品遗存在西夏钱中相对趋多,见之不难。 可见天盛元宝背西小平铜钱形制规整,直径24毫米,重约4.67克,小平形制可定。察其穿口,乃广穿无疑,中等缘宽,背穿廓略平漫,其背“西”字较为深竣,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