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部钱牌主面“燕京贰贯”四字,字廓高凸,地章亦是坦平,左右回形纹线条清晰,横直竖立,规矩有加。不难看出,天头之钱“泰和重宝”四字,篆书书体,书写规范,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正是那泰和重宝篆书钱之典型书意本色,端庄俊朗不疑。
赏其铸相。可见本牌铸体规整,体大而厚重,其通高达159毫米,重达642克余,一斤多的重量甚为打手,可谓特大型钱牌毫不虚妄。牌体上方铸“泰和重宝篆书当五十型”钱一枚,中间为横“燕京”、竖“壹贯”四字排列,左右回形纹(与壹贯牌相同)。
上部泰和重宝当五十型大钱乃实模所铸(有此当五十型单体大钱存世),其铸相方正圆矩,平整地章,干净穿轮,字廓亦是深竣挺拔,自然而有度,且为窄缘制式。中部钱牌主面“燕京贰贯”四字,字廓高凸,地章亦是坦平,左右回形纹线条清晰,横直竖立,规矩有加。察其背,乃为平背,坦平规整。一言蔽以之,本钱牌铸相规矩端庄,自然得体,非官炉所铸而不可为之,开门铸相,自是无可置疑矣。
赏其书相。不难看出,天头之钱“泰和重宝”四字,篆书书体,书写规范,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正是那泰和重宝篆书钱之典型书意本色,端庄俊朗不疑。而品中部之文“燕京贰贯”四字,乃楷书书体,其书写用笔力道十足,顿有力而折见锋,整体书意古朴率真,更是倍感遒劲剽悍,金人以及金代制钱之风范凸显,天下伪制盖不可得此自然之劲范儿。简而言之,此书相正是那金代官炉之本色,门自洞开矣。
泰和重宝如何通过材质来鉴别,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汉代至唐宋时期有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泰和重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泰和重宝”是金章宗于泰和四年始铸的青铜钱。“泰和重宝”就钱文而言,有玉箸篆和瘦金体之分,犹有北宋宣政之余风。 “泰和重宝”是金朝第六个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铸造的。丝毫也不亚于同一时期的两宋。
“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王景于1201年改的第三个年号,此年号共用8年,章宗在位19年,于泰和8年病逝,享年41岁。章宗统治时期,金朝进入经济繁荣期。只有篆书当十泰和重宝数量较多。就拿泰和重宝来说,廓细肉深,篆如玉筋。
泰和重宝钱,从亦今所见来看,其属于金代铸币中唯一制式特色最为丰富的钱。表明泰和重宝面四出纹其时有铸,且有遗存。 泰和重宝为面四出纹,泰和重宝篆书四字分别位于四出文之间,给人力感,彰显独特之貌相。
另外“泰和重宝”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多种,钱径4.5厘米至5.2厘米,重16克至20克。专家提醒藏友留意的是:市场上流传的“泰和重宝”赝品较多,请务必仔细鉴别分辨。
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
泰和重宝,泰和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