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之所以引起收藏家的格外关注,主要是因为它背后的政治原因导致的存世量稀缺。 而影响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品相、号码、连号的数量。
大黑拾元人民币属于我国第二套人民币,是由前苏联代为印制的,其尺寸为210毫米×85毫米,是所有人民币中尺寸最大的一枚。该币基色为黑色,正面为一男一女的典型工农形象;正面左侧有国徽水印,作为防伪标志;钞票四边有较宽的白边,所以有“工农图”、“大白边”、“大黑十”“大黑拾”等俗称。
“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之所以引起收藏家的格外关注,主要是因为它背后的政治原因导致的存世量稀缺。由于当时我们国家技术的不娴熟,便委托印刷防伪技术好的苏联老大哥代为印刷这版人民币,1957年12月1日发行,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为防止敌对分子破坏新中国经济秩序,我国政府限期一个月内兑换停止流通这版人民,所以如今存世的,多数是没来得及兑换,或者信息不及时而遗留下来的。存世量稀缺成就了今日的市场高价,而最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它的增长速度。
而影响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品相、号码、连号的数量。
第一从品相来看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
1、全新的目前很少了,四角尖尖,仍然保持原有光泽的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在45万元左右;
2、目前十品的大黑十元是纸币为无折痕,纸币表面有极轻度的褪色,大黑拾人民币价格是在25万元人民币左右。
3、9品的1953年10元验定标准是有较明显的折痕,票角有最轻度的磨圆,钱币票面无污染,目前这样的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为20万元左右,价格也会根据整体经济状况和当时需求量有浮动,不是一成不变;
4、8品的大黑拾元为有几条明显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坚挺不垂软,纸币边缘无撕裂痕,票角有轻度磨圆,这类的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在18万元上下;
5、7品的1953年10元验定参考为是多次触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软,纸币边缘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大黑十票面图案,这样的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为13万左右;
6、其他品相的太过于破旧,需要很高的复原纸币技术,技术费用几万元,有些划不来,卖出价格也在几万元以内。
第二从号码上判断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
多数人喜欢尾8,或者尾66、88、99、等豹子号,类似111、333、666、888、999、目前这样的极其少,普遍价格高,同时价格多数也会根据品相综合一个价格,品相好,号码也好的数量非常稀少,基本价格是比同样品相的多一半或者一倍左右。
第三从连号上判断大黑拾元人民币价格:
纸币收藏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单张的价格没有连号的贵,如果是二张连号、五张连号,甚至十连号、百连号价格只能更高,目前相同品相的两张连号的价格高五分之一左右的价格,五张连号基本是全新品相,百连号价格更高是因为奇货可居,全国也没有几个。
在我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的国内刷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低下,第一套人民币错版多、面额大和防伪功能差等技术问题,迫切的需要设计第二套来代替。由于第二套人民币10元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被称为“币王”之称。
于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事件,为了留住这一伟大时刻,经中央批准,将海辽号作为5分纸币的图案。这种5分纸币上面还印了三位罗马数字和另外七位阿拉伯数字这种的5分纸币由于发行年代久远而比较少见,故而收藏价格和升值空间都相对较大。
1953年版本的2分纸币隶属于第二套的人民币,原版的2分纸币中冠号是包含了罗马数字以及7位的阿拉伯数字,这张纸币现在最新的价格已经来到了将近100元一张。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每一套人民币都承载着它独有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而在这几套人民币中,前期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的呼声最高,在市场上投资和收藏的价值最大,深受人民币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这种背景下,第二套人民币面世。
第二套人民币从1955年开始发行,“大黑拾”则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到1964年4月15日第二套人民币停止流通,限期回收,只有短短9年,而“大黑拾”的流通时间更短,只有短短7年时间。而“物以稀为贵”,“大黑拾”的收藏价值也随之增加。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其中有叁圆、伍圆两种苏联代印的钞票。在当时,十元券的立意很明确,战争过去了,要和平建设,要维持世界和平,所以1957年12月1日苏联代印的十元大白边才正式发行流通。
大黑十元最新价格 第二套大黑十值多少钱
大家对第二套1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不是很重视,却对它的出处更加重视。由于这张10元纸币是人民币发行史上最大票幅的票劵,所以也被称为“大黑十”。在以和平为主的今天,这款人民币不能流通却可以在收藏市场上发挥自己的光芒,成为令人不能忘记的藏品。
53年3元人民币价格 53年3元人民币投资风险大吗
证明了53年3元人民币曾经在国内流通过。其流通时间较短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当时的经济环境制约,人民对收藏人民币的意识还是很薄弱,大部分已经被有能力的机构收藏,或者装订成册赠送和银行回收的方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