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放区邮票是指1930年至1950年2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邮票。这一时期共发行了450多套2230多枚邮票。
解放区邮票是指1930年至1950年2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邮票。这一时期共发行了450多套2230多枚邮票。这些邮票发行数量和品种之多,在世界邮政史上是罕见的,在世界邮票史上是珍贵的,已成为国内外集邮家寻求、收藏、研究的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文物价值,其设计、印刷及邮票本身的要素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
一、邮票发行时间和地区的划分:邮票发行时间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时期划分,各个时期发行的邮票原则上以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区域划分。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为赤色邮政、苏维埃邮政两大部分。
二、邮票名称:解放区邮票的名称较为复杂,凡是有正式文件的,以文件的定名为准;没有正式文件的,非加盖改值邮票,一般以邮票上的纪念文字或邮票图案全名命名,加盖改值邮票,一律以加盖的主要文字命名。凡是一个发行单位先后发行的同图案的邮票,以其发行时间先后为序,分别冠以“第一版”、“第二版”等;凡是一个发行单位先后发行的加盖文字相同的改值邮票,以其发行时间先后为序,分别冠以“第一次加盖”、“第二次加盖”等。各根据地、解放区下属较小的地区或单位发行的邮票,分别冠以地区或单位名称。
三、邮票规格:解放区邮票的票幅一般较小,大票幅的邮票较为少见。仅见以下几种大票幅邮票:《抗战胜利纪念》邮票,35毫米×42毫米;《中国共产党二十六周年纪念》邮票,37.5毫米×46毫米。此外,还有《冀东区改值》邮票。
四、邮票图案:邮票图案简洁、朴实是解放区邮票的显著特点。图案多由邮票设计者直接绘制,以素描画像为主,少有摄影、油画、浮雕等作品。
五、邮票面额:由于解放区邮票发行单位众多,各根据地、解放区使用的货币及其价格不同,故解放区邮票的面值和货币种类多种多样,不尽相同。邮票面值种类小到几分,大到上万。例如《赣西南赤色邮票》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1分、3分、8分;《加盖“蓉人民币”包裹印纸》的面值分别为1000元、3000元、7000元、30000元、50000元、70000元、100000元。此外,《闽西赤色邮票》的面值为2片、4片。“片”系闽西方言,1片即铜元1枚。以片为邮票面值面额名称,实在少见。面值货币单位一般以“元(圆)、角、分”相称,但各区使用的货币并不相同,其价格比值也不一样。
货币种类有晋察冀边区币、冀南币、长城币、北海币、西北农民币、华中币、东北币、关东币、中州币。当然,解放区邮票货币最多的还是人民币,此外还有闽西的片。
邮票面值的表现方式一般采用汉字大写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办法,置于邮票的四角、两侧或底部。
六、邮票印刷与纸质:解放区邮票的印刷单位多为报社、书馆、书店。刷色以单色为主,多色套印较少。印刷版式有油印、石印、凸版、凹版、平版、胶印、雕刻版等多种形式,很少用影写版、影雕套印。
印刷用纸有白纸、道林纸、草纸、稿文纸,个别采用水印白纸。邮票背面一般不刷胶。印刷方法简单,印刷纸张粗糙低廉,刷色单一,是解放区邮票又一显著特点。
七、邮票齿孔:前期发行的解放区邮票以无齿孔居多,后期发行的则以有齿孔居多。有的邮票,甚至一套邮票或一枚邮票分有齿和无齿两种。有些邮票在印刷发行时并未打孔,个别邮局为使用方便而加以打孔。齿孔有光齿、毛齿和点线齿三种。有的邮票的齿孔不规则,一套或一枚邮票中有几种不同齿孔现象。
此外,解放区邮票还有发行量小、发行日期和设计者不详、使用范围局限等特点。
综上所述,我国解放区邮票具有发行单位多、票幅较小、图案简单、面额多样、刷色单一、纸质粗糙、印量较少等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条件、环境造成的。这个时期正处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邮票印制条件相当困难,材料奇缺。由于它产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加上时间久远,更使其弥足珍贵。虽然简陋单调,印制粗糙,但丝毫不影响其文物、收藏价值,它是中国邮票和世界邮票史上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如果经常留意邮票市场的藏友应该是不难发现,邮票市场中的编号邮票价格极其贵,毕竟编号邮票的发行量并不大,这也验证了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 发行日期:1972.7.10。 规格:52*31mm,40,有背胶。
据了解,8月23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一套《黄河》特种邮票,该套邮票1套9枚,全套面值13.20元,当天,黄河流经的山东省内的9个城市将举行首发仪式。
如何在不破坏邮票整体外观的情况下分离连票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是由于个人的操作不当而使邮票受损的话,将会大大影响你邮票收藏价值。 只要大家能够在平时分离邮票的时候记住这种方法,熟能生巧,相信会对大家在以后的集邮生涯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蔡伦是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造纸术,享有“蔡侯纸”之称。~一二一)汉”,而邮票设计家却在设计邮票图稿上写成了“蔡伦(公元前?因一时疏忽,全张第16号票的“前”字没有被涂掉。邮票发行部门将错体票收回,约有数千枚流出。
暗记,在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常常被频繁运用,颇具神秘色彩。拙见如次,文句中倘有谬误,诚盼同好公开斧正。虽然这种措施仍被一些人冠以“暗记”之名。 上述邮品中的“SG”“QL”和“2”等属“隐蔽标记”确定无疑。
邮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错色、漏色等现象属于印制瑕疵,这类邮票一般都被当作废品处理掉。但偶尔也会有极少部分从印刷厂流出,被一些集邮者视为难得的变体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