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纪念2017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的召开,中国邮政在开幕当日发行《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 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于2017年9月8日-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为纪念2017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的召开,中国邮政在开幕当日发行《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
《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邮资图由本届博览会LOGO及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线描外景图组成,片图是博览会的主形象——一个蕴含南京元素的由五彩云锦缎带组成的“藏”字,与展会logo相呼应。跳跃而绚丽的色彩代表了五大洲的颜色,体现了展会的国际化和现代感;彩带的交织寓意着多种集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主形象充满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笔画之间,展现了博览会的主旨精神。本届博览会的名称和“传承交流 合作 发展”主题词在主形象下方。
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由中国集邮总公司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国际性集藏专业展会,展品以邮票为引领,汇集钱币、徽章、贵金属、书画、文玩收藏品、时尚类收藏品等各类集藏。
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致力于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为广大集藏爱好者、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扩大与国际、国内收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集邮文化的固有领域,促进了集邮与其他收藏门类的融合,发挥“文化收藏、创意收藏、百姓收藏、乐享收藏”的作用,搭建“参展商有所获,淘宝者有所得”的集藏文化盛会。
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分别于2013年9月26日至29日和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两届博览会亮点频出、精彩纷呈,引领了集藏文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于2017年9月8日-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博览会以“传承、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指示精神为核心,配合国家重要纪念活动,打造了一场展览内容丰富、文化特点鲜明的国际化专业展会。
附图是一件张元济(号菊生)寄出的挂号信封,从上海寄云南府(昆明),寄出时间是戌申年六月初五,貼邮票2分3枚、1分1枚,面值合计7分。信封正面写有“七月初二日到”,共用了26天。日期旁还有亇“L”字,是表示时间。
熊猫小型张似乎不同于以往我国发行的一些红色纪念邮票,现在熊猫号小型张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收藏市场发展日益火爆,成交量连年创下新高,在这股趋势的推动下,熊猫小型张也成为了一个热门性价比高的投资项目。
香港邮政发行的《中国世界遗产系列第七号:天坛》特别邮票小型张
应该说最近几年邮票的设计水平还是有所进步,选题也越来越多元化。不考虑价格只考虑设计和印刷,近三年来的优秀作品有以下几套:。 2014年开始,使用之前画家的原稿发行邮票成为一种设计方式。 元曲邮票是继唐诗和宋词后的第三套。
《戊戌年》特种邮票印刷开机仪式于8月2号下午15:50在北京举行。 开机仪式上,由于周令钊先生不方便致辞,由周令钊先生的女儿周容代为宣读设计感言。 周令钊先生向李国华总经理赠送戊戌年邮票设计手稿。 李国华总经理欣赏刚印刷的邮票。
尽管2017年11月邮政曾经宣布减量发行,但事实上,11月份以后的邮票减量并不明显,和2017年下半年的邮票发行量相当。 总体和2016年相比,2017年发行量还是有明显的下降,最少发行量1159万,而2016年最少发行量标准化大会1289.97万,比2017年最少量多了11.3%。
浅谈邮票上的质感美
如今,邮票收藏受到大众的喜爱与青睐,人们对于邮票知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卢天骄当年设计特46《唐三彩》时,一开始就反复思考,如何在邮票上再现历史文物又能赋予其时代的新鲜感?这正是卢天骄心之所想。
盘点近2014年设计较好的邮票
应该说最近几年邮票的设计水平还是有所进步,选题也越来越多元化。不考虑价格只考虑设计和印刷,近三年来的优秀作品有以下几套:。 2014年开始,使用之前画家的原稿发行邮票成为一种设计方式。 元曲邮票是继唐诗和宋词后的第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