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恐龙》邮票编辑陈静芝(右)与设计者赵闯察看邮票过程稿。其中,永川龙所占比例较大,票面可呈现其凶猛有力的头部。
《中国恐龙》邮票编辑陈静芝(右)与设计者赵闯察看邮票过程稿。
邮票小型张过程稿
紫外线灯下恐龙骨骼效果图
谁能想象,恐龙,这个庞大、神秘的族群,多么威武雄壮地走过1亿6000多万年的历程?它们雄霸着中生代的时间,统治着地球的陆地,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你会看到怎样的恐龙世界?《中国恐龙》邮票将为你打开这扇窗。
优选内容的精准论证
2016年3月初,我们开始了《中国恐龙》邮票的初步论证工作。当年4月1日接到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关于对2017年选题的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论证内容。通过古生物学家邢立达老师,我们联系了国内另外三位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董枝明和尤海鲁,老师们分别给出一些建议,以提及的恐龙品种数量次数多的作为邮票内容,同事根据邮票发行部6枚邮票的建议,暂定内容为华阳龙、中华龙鸟、小盗龙、汝阳龙、巨盗龙和青岛龙。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中国恐龙》邮票的特约设计者——PNSO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美术总监、国际知名科学艺术家、优秀恐龙画家赵闯老师,其作品曾登上英国《自然》杂志封面。赵闯与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自然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著名科学家长期合作,参与他们的古生物研究项目,为古生物化石提供科学复原支持。
在联系设计者赵闯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难题,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取得他的联系方式,给公众邮箱发的邮件长时间没有回复。眼看着三个月过去了,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的领导和编辑非常焦急。一直到2016年7月,终于收到了赵闯回复我们的邮件,他马上要赴南非考察,约定回国后面议。
2016年7月25日,赵闯及上海嘉麟杰益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炳护与我们沟通,从科学、艺术和选题内容的角度提出他们的想法:巨盗龙的绘画参考资料不全,无法考证其科学性,头部无骨架,没有创作依据,恐怕会引起科学界争议;小盗龙形象不具代表性,处于恐龙向鸟转变的过渡期,像鸟类,没有艺术表现力,科学价值也比不上其他恐龙。建议把禄丰龙、永川龙作为邮票的表现内容。禄丰龙是中国挖掘、组装的第一个完整恐龙化石;永川龙是中国挖掘出的第一条骨架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龙。这两种恐龙在中国恐龙史上比较有意义,尤其是永川龙,可作为压轴内容,有分量,避免邮票画面内容平均。其他四种恐龙选题内容均可:华阳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剑龙;中华龙鸟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汝阳龙是中国最大的恐龙;青岛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完整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
在艺术表现方面,应选用大型食肉恐龙永川龙作为主体,用山川、河流、植物、云雾等自然场景进行年代分割,把时间跨度大的恐龙种类放在一个画面,好看的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性,避免争议。就赵闯提出的建议,我们咨询了邢立达,他认为:根据现有的巨盗龙下颚骨资料完全可以复原巨盗龙的头部,不必多虑;小盗龙作为会飞的恐龙应该出现在邮票画面中,如果觉得不好看,可选用羽毛华丽的近鸟龙。后又咨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古生物博士生导师季强,他们认为可以把永川龙作为邮票表现内容;小盗龙的发现,支撑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作为滑翔的恐龙也应该出现在邮票画面中。
综合上述专家的建议,我们初步拟定《中国恐龙》邮票表现内容为:青岛龙、永川龙、华阳龙、中华龙鸟、巨盗龙、小盗龙,其他重要的种类在全张边饰上体现。后收到邮票发行部通知,增加小型张1枚:马门溪龙。就这样,经过反复的论证,完整的《中国恐龙》邮票内容最终确定。
美丽家园的艺术建构
2016年7月28日,赵闯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邮票创作和画面调整工作。
恐龙生活的时间跨度大,生存环境差异大,怎样在同一个画面中表现全部恐龙是设计师面临的问题。另外,恐龙身体的比例结构差别较大,如永川龙有7米高,鹦鹉嘴龙约1米。怎样合理构图,不违反科学的同时还让画面好看,成为设计的难点。
在邮票设计中,赵闯尽量以时间顺序为构图原则,由中心向四周环形分布从地质早期到地质晚期的恐龙。以形态最具显著特点的永川龙和华阳龙作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使邮票画面具有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四周设计相对平和的场景,以雾气和流水将每种恐龙隔离成独立的场景,并配以同时期的植物和生态环境。其中,永川龙所占比例较大,票面可呈现其凶猛有力的头部。青岛龙则同时绘制了其幼年形态和成年形态,票面截取成年青岛龙的头部以便重点呈现其头冠特征。华阳龙、中华龙鸟、小盗龙等体型较小的恐龙,邮票票面则呈现其整体形态。华阳龙选择半侧面的角度既能满足票面的竖版构图,又可突出其背上成对尾刺的排列特征;中华龙鸟在邮票中的造型姿态取自于完整发现的第一块化石;小盗龙采用接近正面的角度展现其飞行时两对翅膀的特殊伸展姿态。小型张以科学还原马门溪龙生态场景为创作原则,并以高水准的美术作品要求完成创作,确保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正因为赵闯对恐龙的深入理解、对画面的独到把握,才得以让恐龙风采全面生动地展现于邮票上,并使构图合理巧妙,画面惟妙惟肖。
经过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的指导,经过设计者认真地创作、调整和修改,2017年1月,邮票图稿下厂,开始邮票工艺的研制和印刷。这7个月,赵闯和专家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历经十多次图稿修改和多次图文查错鉴定。为保证邮票图稿的准确无误,邮票发行部的同事整理出满满三页的校对稿,编辑设计部的领导和每一位编辑都详细审阅。在这里,真的要感谢好脾气的赵闯和严谨负责的三位专家鉴定老师邢立达、吕君昌和季强,以及我们团结一心的邮票发行和编辑设计团队。
雕刻印制的完美呈现
该套邮票的工艺也是精彩看点之一,印制方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采用无色荧光油墨的工艺来表现恐龙的骨骼,通过紫外线灯,恐龙的骨骼在邮票画面中清晰可见。在印制中还首次大胆尝试柔印印制技术与胶雕印制技术相结合的印制手段,如小盗龙黑色的羽毛在不同观察角度下呈现由红到绿的变化,增加了邮票的可看度。
尊重科学的工艺再现了严谨的科学,完美演绎恐龙的世界。《中国恐龙》是今年重点邮票,在邮票发行部的指导下,邮票印制局技术研发团队首次实现柔印雕刻联机印刷,首次采用柔印光变油墨印刷工艺,首次采用动物造型异形齿孔,继《君子兰》邮票发行17年后再现边饰镂空工艺,以及首次采用无墨雕刻方式印制厂铭。多个“首次”的背后是无数印制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他们通过实践,使从细节入手提升邮票欣赏品质的首要任务得以完美实现。
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的雕刻师们团结合作,中西合璧,由丹麦雕刻师马丁·莫克携6位弟子,根据恐龙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创作和研究,在每条恐龙的羽毛、结构和皮肤的设计手法上尽量统一,让画面更加完整。
《中国恐龙》邮票经过科学、艺术上的反复推敲、修改,最终呈现给广大邮迷,希望通过这扇窗,能够触碰恐龙温暖潮湿的皮肤,看到恐龙生活的美丽家园。
附图是一件张元济(号菊生)寄出的挂号信封,从上海寄云南府(昆明),寄出时间是戌申年六月初五,貼邮票2分3枚、1分1枚,面值合计7分。信封正面写有“七月初二日到”,共用了26天。日期旁还有亇“L”字,是表示时间。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捣练图小型张的收藏为何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其他藏品的收藏过程中去,话不多说,马上和大家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吧。
8月6日,第四轮生肖猪票——《己亥年》生肖邮票印刷开机仪式在北京邮票印制局举行。现场揭晓了《己亥年》生肖邮票的设计图稿,并正式启动《己亥年》生肖邮票印制。该套邮票的设计者是著名设计师、奥运福娃之父韩美林。
2017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2017年10月28日增加发行《中国高铁发展成就》纪念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内容分别为:。宝兰高铁通车后,兰州与西安之间的旅行时间从目前的6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
中国邮政定于2017年3月30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二)》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智收白龙马、猪八戒拜师、流沙河收沙僧、偷吃人参果。
A1:2018新邮预订办理凭证为身份证或者集邮联名卡。用户如扣款后不想预订,或减少预订量,即日起即持身份证或联名卡,可到本人的集邮网点办理预订取消,预订期结束后不办理取消业务。
5月19日发行《中国恐龙》特种邮票的背景资料
中国邮政定于2017年5月19日发行志号为2017-10《中国恐龙》特种邮票1套6枚,小型张1枚。引人注目的是这套邮票小型张首次采用了恐龙形状的异形齿孔防伪方式。该套邮票由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恐龙画家之一赵闯设计,采用胶雕套印方式印制。
《文成刘基故里》普通邮资明信片背景
中国邮政将于2017年9月28日发行《文成刘基故里》普通邮资明信片1枚。明信片规格148毫米×100毫米,明信片邮票面值80分。 邮资图以刘基塑像和刘基庙为表现主体,背景的竹子作为辅助元素,表现刘基虚怀若谷的品格和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
黄山小型张,风景收藏最流行
风景类的邮票一直都是收藏家的首选,而黄山小型张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近年来这套小型张邮票市价不断飙升的数据来看,在短时间内,这套藏品都会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升值空间,不会出现幅度过大的升降起落,非常适合首次接触收藏市场的爱好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