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3,木版及铜版,桑皮纸无齿及针孔齿。西藏所有其他面值的邮票,在许多年里也发生了多次变化。根据集邮者的研究发现表明,有些面值的邮票,其更换印版的次数不少于四次,这使得集邮者在完成这项研究工作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933(民国22年),木版及铜版,桑皮纸无齿及针孔齿。24*24mm,12(4*3)。[P]西藏造币厂。
针孔齿:
1/2章噶,桔黄。
2/3章噶,普蓝。
1章噶,玫红。
2章噶,朱红。
4章噶,翠绿。
无齿:
1/2章噶,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桔黄。
2/3章噶,蓝。
1章噶,桔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红。
2章噶,红。出现一种变体票:朱红。
4章噶,橄绿。
发行背景
1933年,西藏又发行了一套新的邮票,即第三套普通邮票。邮票的形状比早期发行的各类邮票都大。邮票再次使用了狮子图作为中心图案,所不同的是,邮票在形状上更具有亚洲风格。用藏文书写的邮票面值数字和其他文字显得更为醒目。由于邮政资费的增加,这套新的邮票增加了更多的面值。新的邮票并且使用了多种新的颜色。这套邮票共五枚,邮票面值从1/2章噶到4章噶,面值和刷色分别是:1、1/2章噶,桔黄;2、2/3章噶,蓝;3、1章噶,玫红;4、2章噶,朱红;5、4章噶,翠绿。这次发行的邮票又使用了将近30年时间。
邮票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印记和颜色,有些邮票还使用了发亮的油墨,但远不如第一次发行的邮票那么亮。整版邮票共12(4×3)枚,每枚邮票的印版不同,这同样使人们有机会在整版邮票上找到每枚邮票的位置。这次发行的邮票的印版,与第一次发行的邮票的印版不同。邮票印版分别制作,分开保存。需要印刷邮票时,用皮条将12个印版捆扎在一起进行印刷。由于这种独特的印刷工艺和印刷过程,因而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就面值为4章噶的邮票而言,第四号位置的印版据说在1937年就已丢失或损坏了,当时又没有及时刻制或修复邮票印版,结果印出的整版邮票只有11枚,缺少了第四号位置的邮票,使第四号位置成为空白。相应地,在把邮票送往邮局出售之前,即从其他版票上剪下一枚邮票,贴在要出售版票的空缺位置上,贴上去的邮票与其他邮票的色调也基本上一致。然而,时间不长,就停止了这种补贴邮票的做法,而是保持印刷原样,因此出售的版票上只有11枚邮票。1951年,12枚一版的整版票又开始面市了,停止发行11枚一版的邮票。经过集邮者仔细研究发现,原来是又制作了一个新的邮票印版,新的印版比其他印版稍大一些,被排放在最后一个位置即第12号位置上,并将原来的印版从第5号始,依次就近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西藏所有其他面值的邮票,在许多年里也发生了多次变化。有的邮票印版损坏了,就制作新印版进行替换,这一做法同样引起了集邮者的兴趣,给集邮者从事研究提供了机会。这种研究可以通过对几枚邮票或一组邮票仔细排列比对来进行,以恢复每枚邮票在整版邮票上的原始位置。幸运的是,由于经过许多年,邮票的颜色有严重的褪色现象,这给集邮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首先,根据邮票总的色调将其分成几组,然后找出它们在整版邮票上的位置。根据集邮者的研究发现表明,有些面值的邮票,其更换印版的次数不少于四次,这使得集邮者在完成这项研究工作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藏普1 第一版普通邮票,中华民国地方邮政邮票1912-00-00发行,石版或木板,洋纸或桑皮纸,无齿,19*23mm。 邮票主图两侧分别为英文Tibef(西藏)Postage(邮资)。 面值单位“t”为章噶gá缩写。 由于西藏邮票印刷工艺非常原始,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才印刷发行的。
1945,平版,土纸,无齿。 比如,刘原等编著的《中国西藏邮政邮票史》一书中称:“西藏历史档案馆中,存有一张图幅为76mm×76mm的大幅面‘公文邮票’,面值藏银2两,刘原先生存有一个双联,除此未见任何邮目报道过,鲜为人知,它可算得上是‘公文邮票’之王了。
1914,土纸,无齿。因此,无法给出这两种邮票发行的确切日期。由于西藏邮票的发行时间较长,因此,邮票的颜色和印记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