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0元(深红)、30元(深蓝)、40元(桔)、50元(绿)、100元(棕)、200元(棕紫)。齿孔度数为12.5、13。重庆中央印制厂承印。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全套共6枚。面值20元(深红)、30元(深蓝)、40元(桔)、50元(绿)、100元(棕)、200元(棕紫)。齿孔度数为12.5、13。凹版印刷。重庆中央印制厂承印。
发行日期:1945.12(民国34年)起
齿孔度数:12.5-13
印刷版别:凸版
图幅:18x22
全张枚数:200(20x10)
纸质:道林纸
印刷:重庆中央印刷厂
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改组后的中央印制厂,改版印制的邮票,图案仍与中信版所印的相似,但像框改为正圆形。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但至同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再度改为1角6分,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地区,没有再加盖。数字的字体较小,位置略高,与「作」「分」2字相齐。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
原票为伦敦德纳罗公司凹版印制的国币面值包裹印纸。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5号楷字及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黑或红色,加盖「改作邮票」及「金圆×圆」字样于票面主图的两旁,阿拉伯数字在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