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
发行日期:1945.9.17(民国34年)起
普37.1及普37.5-普37.6 民国34年9月17日
普37.7 民国34年9月18日
普37.2-普37.4 民国34年9月25日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5),100(10*10),200(20*1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自9月12日起暂以伪政权所加盖之中储券「暂售」邮票,按200对1的比率折售国币;同时将「暂售」邮票,交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5号方体铅字浇制凸版,加盖绿色国币面值,按200对1的比率改为国币邮票,自9月17日起陆续发售。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出现两种变体票:双连中一枚原票“政”字不连、横双连中缝漏齿。
3分,出现一种变体票:宽距(加盖字4.5mm)。
1分,桔黄,复盖。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元(桔)、10元(绿)、20元(紫棕)、50元(墨绿)、100元(桔棕)、200元(桔红)、500元(枚紫)、800元(玫红)、1000元(蓝)。上海大东书局承印。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1分、4分、1角、2角为5号篆字由上海正中书局加盖绿、黑或蓝色。)4分、1角、1圆为6号美术字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蓝、红棕或黑色。5角两种为6号宋字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加盖红色。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华书局。 1939,P12.5,梳式齿和线式齿两种。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0.5分,灰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深紫。 13分,棕 。 2元,黑、蓝,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心倒印。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金圆”改值邮票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如下: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印刷邮票已无可能,中华邮政就委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刷厂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务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陆续发行。齿孔度数为10.5-12及13。纸质较复杂,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厚、薄士纸,无条纹厚、薄士纸,道林纸等。
普47 上海大东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