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印刷邮票已无可能,中华邮政就委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刷厂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务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陆续发行。齿孔度数为10.5-12及13。纸质较复杂,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厚、薄士纸,无条纹厚、薄士纸,道林纸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印刷邮票已无可能,中华邮政就委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刷厂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务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陆续发行。 1942年,中华邮政发行“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全套共14枚。面值1角(深绿)、1角6分(橄绿)、2角(灰绿)、2角5分(棕紫)、3角(桔红)、4角(棕红)、5角(橄绿)、1元(红)、1元(绿)、1元5角(深蓝)、2元(深绿)、3元(深黄)、4元(棕)、5元(绯红)。齿孔度数为10.5-12及13。纸质较复杂,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厚、薄士纸,无条纹厚、薄士纸,道林纸等。凸版印刷。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承印。
发行日期:1942.9.15(民国31年)
齿孔度数:10.5-13.5
印刷版别:凸版
图幅:18.5x22
全张枚数:200(20x10)
印刷: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
抗战期间,物资缺乏,制版及印刷技术均不够水准,所用纸张也只能就地取材,种类复杂,可分为土纸与道林纸2大类。土纸1面光滑1面粗毛,颜色不甚洁白﹐系由四川铜梁县中央造纸厂供应﹐背面有条纹﹐通称铜梁纸或中央纸﹔另有无纹土纸1种乃中元造纸厂出品,通称中元纸。道林纸又可分为中道林与西道林2种,国产道林纸系龙章造纸厂出品,故又称龙章纸,纸质粗松,容易撕损,齿孔起毛;西道林纸为市上舶来品存货,纸质坚密,光亮洁白,齿孔撕裂不易。1角、2角、3角、1圆红、1圆绿、2圆各有土纸与道林纸;1角6分、2角5分、4角、5角、仅有土纸;1圆5角、3圆、4圆、5圆仅有道林纸。
出现变体票的情况:
16分,出现一种变体票:细字“16”;
20分,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30分,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50分,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
1元,棕红,出现一种变体票:桔棕;
1元,绿,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1.5元,蓝,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上海大东书局承印。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
但至同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再度改为1角6分,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地区,没有再加盖。数字的字体较小,位置略高,与「作」「分」2字相齐。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华书局。 1939,P12.5,梳式齿和线式齿两种。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主图为邮政储金所及扑满里投币。纸质分中国厚道林纸和薄招贴纸等。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承印。这套邮票不是专用储金邮票,而是正式通用普通邮票,除信函包裹可贴用外,也可用作储金票。厚纸为道林纸,4种面值均全。
2分,橄绿; 1元,褐色,红棕; 5元,灰蓝,红;除面值10元邮票在安徽省寿县发行过外,其余五种均未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