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分,橄绿(实钮);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有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无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未发行
5分,绿;
5分,橄绿;
8分,橄绿(实钮);
8分,空钮;
10分,绿;
30分,红;
50分,蓝;
1元,褐、桔棕;
2元,红棕、蓝;
5元,灰绿,红;
10元,紫、绿。
1940.1(民国二十九年一月)雕刻版,P14,19.5*22.6mm,[P]香港大东书局。大东版孙中山邮票可分为有水印和无水印两种,两种票图案、刷色、版式,齿度相同,无水印票缺8分1种。
P.S. 大东书局与中华书局印刷的孙中山像邮票,同为为雕刻凹版印刷,其图案、刷色、纸张等几全与中华书局承印者相同,区别之处经分别制图并说明如下:
#~ 分数票
1. 中华版有2分、3分、5分、8分4种。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刷色略有深浅不同)。
2. 中华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相连,衣钮中心空白。
大东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间断,衣钮中心有「大」字。
按大东版票国父像衣钮均为整圆圈,但分数票之衣钮中心有1「大」字(8分票亦有无「大」字者),通称「实钮」;角数及圆数票钮中均无此「大」字,通称「空钮」。
3. 中华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第1笔与第2笔离开,「力」字与挑手旁不相连,「刀」部之小竖细而长。
大东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为闭口,「力」字与手旁相连,「刀」部小竖粗而短。
#~ 角 数 票
1. 中华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短,而不超越第2短划。
2. 大东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长,且穿过第2短划。
#~ 圆 数 票
1. 中华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相连。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窄版又称“长短线”,也就是说“长短线”只存在窄版情况,宽版不存在。初次印成之票,共5亿余枚,自20年8月中旬起陆续在上海交货,原定9月1日开始发行,因发现其误将国徽之白日内圈印成双线,通称“双圈”,当即急电德纳罗公司指正,要求立即改版另印。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其中部分邮票纸质有厚薄之分,图幅也有阔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异。因该票右下角边框中有梅花图案,也称“梅花一版”。
1942年,中华邮政发行。初期来不及打孔即发售应用,后又有点线齿及12.5-13度齿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承印。 图12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无齿*点线齿。
1942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知各区政管理局及办事处,因收支不能相抵,亏损甚多,奉准于邮资之外,加收附加费,要求各区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备用。原定自1942年11月1日起施行,平信附加费为1元。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普57 印花税票加盖改作基数邮票
1分、4分、1角、2角为5号篆字由上海正中书局加盖绿、黑或蓝色。)4分、1角、1圆为6号美术字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蓝、红棕或黑色。5角两种为6号宋字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加盖红色。
普19 香港中华三版有水印孙中山像邮票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