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2分,橄绿。
3分,红棕。
5分,绿。
5分,橄绿。
8分,橄绿。
10分,绿。
15分,红。
15分,棕。(1943.11.22)
16分,橄棕。
25分,蓝。
1元,褐、红棕。
2元,红棕、蓝。出现一种变体票:无齿双连。
5元,灰蓝、红。
10元,紫、绿。
20元,蓝、玫紫。
发行日期:1939.3(民国28年)~1943年
齿孔度数:12.5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19.5x23
全张枚数:(1)-(10)200(20x10);(11)-(15)50(10x5)
印刷:香港中华书局
香港中华书局第3批所印国父像邮票图案仍与前印者同,只有国徽两旁双横线全部充满垂直短线,通称“实框”。此票印制之际中华书局发生工潮,印制工作停顿,乃将一部份印成而未打孔之票,交由香港大东书局代为打孔,大东打孔机齿度14度,较中华打孔12.5度为细密,故有“细齿”及“粗齿”之分。粗齿票15种均全,细齿票则仅有2分、5分(绿)、1元、2元、5元、10元等6种。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其中3分红棕、5分橄绿、8分橄绿、10分绿、15分棕只发现线式齿票;16分橄绿、25分蓝只发现梳式齿票。
1949.5P12.5~14,[Pr]广州南京印务局。 广东邮政管理局奉令将印花税票一批,交由广州南京印务局,以特制锌版加印改作单位邮票,计国内信函费3种,国内挂号费,国内快递费及航空费各1种,国内航空费单位票另列于航空类。加盖颜色黑、红或深棕色。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其中部分邮票纸质有厚薄之分,图幅也有阔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异。因该票右下角边框中有梅花图案,也称“梅花一版”。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
1940年9月20日起,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每20公分由5分调整为8分,各地提出一部份库存5分票就地加盖,改为3分邮票,以备搭配5分邮票售用。并定出加盖格式,规定「暂作」2字盖于票面右侧,「3分」2字盖于左侧,阿拉伯数字「3」在下端。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印刷邮票已无可能,中华邮政就委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刷厂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务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陆续发行。齿孔度数为10.5-12及13。纸质较复杂,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厚、薄士纸,无条纹厚、薄士纸,道林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