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薄纸出现二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双连无齿。
1.5分,紫。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灰。薄纸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直缝漏齿。
4分,橄绿。厚纸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横三联中缝漏齿。
5分,玫紫。
6分,红。
6分,棕。(只有厚纸)
7分,紫。
8分,桔红。
10分,深蓝。
13分,棕。
15分,深蓝。
16分,橄绿。
20分,棕红。
30分,紫棕。厚纸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
50分,绿。
1元,褐、桔棕。
2元,棕、蓝。
5元,绿、红。
10元,紫、绿。(只有薄纸)
20元,蓝、紫。
名称: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志编号:普8_m
整版枚数:(86)-(104)200(20*10),(87)(89)(90)(92)(93)(98)另有120
印刷机构:北平财政部印刷局
齿孔度数:P14
版别:雕刻版
备注:发行日期:1923-1933民国十二年至二十二年。“北京二版”亦称“北京新版”。
1923-1933(民国十二年至民国二十二年),雕刻版,薄纸(法国纸)、厚纸(加拿大纸),P14,20mm*22mm,普8.1-普8.19 200(20*10) 、普8.20-普8.24 50(10*5),[P]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北京二版也称“北京新版”)
北京1版帆船、农获、辟雍票已用多年,库存渐少,再次交财政部印刷局仍按原图添印。分数票及角数票仍为单色,圆数票双色。所用纸张有两种,一种为纸质较厚之加拿大纸,一种为较薄之法国纸,厚纸票中缺10圆面值票,薄纸票中缺4分(橄绿)、6分(棕)。另1分、2分、3分、4分(灰)、5分及1角票6种,有120枚,140枚,160枚及180枚,均为备装订邮票册之用,故均分格,而每格间均有空白纸边,预留装订之用(小格全张)。
北京先后二次印制的帆船票,版模各有特点,制图对照说明如下:
一版
1.“中华民国邮政”横框下有垂直线。
2. 横框上小圆珠有光影黑线。(普8.16)
1. 横框上端两旁之花纹比较简单。
2. 数值下无珠形小圈。(普8.18)
1. 中心圜桥门图黑色。
2. 半圆框下边为双线。(普8.20)
二版
1. 横框下无垂直线。
2. 小珠上无光影黑线。
1. 横框两旁之花纹碎杂。
2. 数值下有小圈。(普8.19)
1. 中心图桉彩色。
2. 半圆框下边为单线。(普8.21)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华书局。 1939,P12.5,梳式齿和线式齿两种。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0元(绿)、20元(棕紫)。上海中央印刷厂承印。 20元,紫棕,出现2种变体票:P13、P14;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2分,橄绿; 1元,褐色,红棕; 5元,灰蓝,红;除面值10元邮票在安徽省寿县发行过外,其余五种均未正式发行。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普50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元(桔)、10元(绿)、20元(紫棕)、50元(墨绿)、100元(桔棕)、200元(桔红)、500元(枚紫)、800元(玫红)、1000元(蓝)。上海大东书局承印。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改作伍角”邮票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