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1分,桔黄,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2分,草绿,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3分,蓝绿,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4分,红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5分,玫紫,出现两种变体票: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6分,灰色,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玫紫。
8分,桔棕。
10分,深蓝,出现两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
15分,棕。
16分,橄绿。
20分,棕红。
30分,紫棕,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
50分,绿。
1元,黑、土黄。
2元,黑、蓝。
5元,黑、红。
10元,黑、绿。
1913.5.5(民国二年五月五日),雕刻版,P14-15,20mm*22mm,普6.1-普6.15 200(8*5*5),普6.16-普6.19 50(10*5),[D]格兰(William A.Grant),[P]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中华民国开国后首次正式印制的常用邮票,全套19枚,分用3种图案:半分至1角,绘满帆航行中之帆船1艘,背景为火车一列驶于大铁桥上。1角5分至5角,绘农夫刈穫稻禾图,背景为北京先农坛,两旁边框刊麦穗2株,寓重农之意。1圆至10圆,绘北京辟雍圜桥门正景,辟雍为皇帝讲学之所,有谓“天子立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君子”。此图寓国家提倡教育之意。辟雍世称“学宫”,通称“宫门票”。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2.5分,玫紫。 8分,橘红。 13分,蓝绿。 17分,橄绿。 20分,红棕。 30分,紫棕。 40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叠模。 另1分邮票与国父像伦敦版2分、5分、2角5分邮票合订成邮票小册。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华书局。 1939,P12.5,梳式齿和线式齿两种。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普52 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
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