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红字2分(深绿)。
红字3分(蓝绿),出现五种变体票: 倒盖、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黑字4分(朱红)。
红字5分(青莲),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黑字7分(紫棕)。
红字10分(灰蓝),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6分(橄绿)。
黑字20分(棕红)。
黑字30分(朱红)。
红字50分(淡绿)。
黑字1元(红、玫红)。
黑字2元(棕红、黄)。
红字5元(绿、粉红)。
名称: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整版枚数:(30)-(32)(34)(35)(37)(39)-(41)240(12*4*5),(33)(36)发行日期: 1912-00-00年号:民国元年印刷机构: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齿孔度数:P12-16版别:雕刻版
1912(民国元年),5号楷体加盖于清伦敦无水印蟠龙邮票,普5.1-普5.3、普5.5、普5.6、普5.8、普5.10-普5.12 240(12*4*5);普5.4、普5.7、普5.10 200(8*5*5);普5.13-普5.15 48(8*6),[Pr]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的无水印蟠龙邮票,尚有部分没有运出,经电该厂即行就地加盖直行楷体红或黑色“中华民国”字样,通称“蟠龙加盖楷字”。
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0.5分,灰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深紫。 13分,棕 。 2元,黑、蓝,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心倒印。
2分,橄绿; 1元,褐色,红棕; 5元,灰蓝,红;除面值10元邮票在安徽省寿县发行过外,其余五种均未正式发行。
1940年9月20日起,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每20公分由5分调整为8分,各地提出一部份库存5分票就地加盖,改为3分邮票,以备搭配5分邮票售用。并定出加盖格式,规定「暂作」2字盖于票面右侧,「3分」2字盖于左侧,阿拉伯数字「3」在下端。
1944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4角(棕红)、2元(灰棕)、3元(红)、3元(红棕)、6元(棕)、10元(浅红)、20元(红)、50元(棕)、70元(紫)。纸质为土纸,其中纸质有有条纹、无条纹及厚薄的不同。重庆中华书局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