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永历帝虽在位16年, 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清廷在台湾鼓铸康熙钱后, 永历钱开始销毁改铸,。加上清廷后来大力回收销毁,永历钱的存世量在明年号钱中不算多。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三藩纪事本末》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记载:“永明王神宗孙,避于梧州,于丙戌改元‘永历’,其钱有大小4种。”这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末农民战争之中。和兴朝通宝一样,是乱世的产物。永历通宝是南明政府的铸币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滇派”,其影响十分深远。“滇派”钱币与众不同,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这种风格对后世吴三桂的“利用”、“昭武”及其孙吴世璠的“洪化”诸钱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直到清朝咸丰、同治朝,滇黔两省所铸大钱亦隐约可见其踪影。
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时铸。此钱版式多种,可分四等,小平钱径2.5-2.7厘米,重4-4.8克,折二钱3厘米,折五钱3.2厘米,折十径3.5-4.5厘米,重10-26克,轻重大小悬殊较大,除光背者,小平钱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尚有记局,记值等,折五背文五厘,折十背文壹分。永历帝虽在位16年, 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清廷在台湾鼓铸康熙钱后, 永历钱开始销毁改铸,。加上清廷后来大力回收销毁,永历钱的存世量在明年号钱中不算多。永历通宝面纹的文字差异就有数种:有所谓“二水永历”(“永”字写成上“二”下“水”)者;“三角通”(“通”字上的横折点写成一倒三角形)者;“双禾一目”(繁体“历”字内写成上为双“禾”字,下为一“目”字,而正确写法应为上“林”下“日”)者,还有“双禾一日”等 。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
永历通宝背壹分钱币直径34.23厘米,重7.13克;背面竖列“壹分”币值,值银壹分。由于当时的清军已经入关多年,导致当时社会动荡,物件不稳,钱币不统一,《永历通宝》存世量稀少,臻品难求,此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第一种类型是永历政权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广西、广东及周边邻近地区铸造的永历通宝钱。由此看来,发现后立即停铸。因此,发行量十分稀少,据悉,这枚钱币,不仅钱谱未曾登载,而且至今也没有发现相关报道,故显十分珍贵。
永历通宝历史背景 顺治三年11月,福建的唐王隆武帝朱聿键兵败身亡后,南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拥立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11月18日在广东肇庆即皇帝,定年号为“永历”,并开铸“永历通宝”钱。
永历政权存在时间稍长,有16年,永历帝所铸之钱,即为永历通宝。 据《云南货币简史》记载:永历四年至五年孙可望接受永历政权敕封为秦王,在贵阳兴建“行宫”,迎接永历帝移驾贵州安龙府,并在贵州遵义设“永历钱局”铸造永历通宝。
永历通宝收藏难度大不大 永历通宝市场行情分析
先是永历五年二月,占有云贵地的孙可望接受永明王封号,联合抗清,也在云贵地区铸有“永历通宝”钱。意思之一是皇帝命令各级文武官员留守广东,辅佐大明,恢复江山。
古钱币永历通宝如何鉴定真伪 永历通宝真伪识别方法
观永历通宝锈色: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看永历通宝铸币铭文: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