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丰初期,清朝政府的税入大约为白银4000万两,支出约需白银3600余万两,收入与支出相互抵销尚有盈余。自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急骤恶化。
咸丰初期,清朝政府的税入大约为白银4000万两,支出约需白银3600余万两,收入与支出相互抵销尚有盈余。自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急骤恶化。咸丰二年(1852年)户部奏称:“两载以来,军需河饷糜帑已二千数百万两,以致度支告匮,筹划维艰。”同年六月十六日户部密摺言:“自广西用兵以来,迄今三载,经臣部奏拨军饷及各省截留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户部银库,截止本月十二日止,正项待支银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 在这种支出日多、财政窘迫、军饷困难、国库空虚的情况之下,清政府企图借实行通货膨胀的政策,进一步对百姓进行搜刮与掠夺。
咸丰元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据资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并在江苏南京建都,此时清政府赖以铸钱之用的滇铜(云南省出产的铜料),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进北京。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
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五种面值。当时采用了铜铁并铸的形式。咸丰元宝种类较多,这里仅举部分稀见品和名誉品,宝泉克勤郡王捐铜所铸当二百、当三百,均为试样,罕见,宝巩当五百、当千较罕见,市场价格在10~20万元,宝河当五百、当千亦较罕见,价格在15~20万元,宝蓟当百为当百中最稀见者,市场价格在8万元左右,宝苏当五百、当千均属仅见,其中当五百目前下落不明,宝伊当五百、当千均罕见,宝迪当八十亦稀见,市场价格在6万元左右。
咸丰三年三月五月,户部首先开铸当十大钱,文曰咸丰元宝,重六钱,与制钱相辅而行。 清代咸丰元宝当百钱币在品相上无疑是精美绝伦,这主要得益于它无与伦比的精湛铸造工艺。
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五种面值。 “当千”是古钱币专用名词,指古代钱币面额的一种制式,意为折合一千个钱币最小计量单位。一枚当千钱币的价值相当于一千枚小平钱的价值。
藉此,为证实这一观点。今日愚便将一品咸丰元宝星月纹当二百的钱,帐中点出,遣之上博亮相,展赏辨析一番。正因为其为试铸样钱,所以,铸量必然有限,又由于咸丰元宝星月纹当二百钱未见录入样钱之品,故过去泉家罕见,著谱者自然难以将其录入,此乃正常。
咸丰元宝当千钱币铜质精良,形制规整,看上去既大气又美观。而我们的清代咸丰元宝当千钱币在品相上无疑是精美绝伦,这主要得益于它无与伦比的精湛铸造工艺。
整体品相显示,官炉嫡出,确属宝源局之精工作品。同年十一月谕令各省推行铸造大钱,并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钱三种;当千者重二两,当五百者重一两六钱,铜色紫,当百者重一两四钱,铜色黄,皆磨滤精工,光泽如镜,钱文定为咸丰元宝。
首察,辩锈识浆。复观其铜色,更是凸显熟老润泽之相。咸丰元宝其直径为11.52厘米,重约1.04公斤,铸体十分厚重,乃出号超大之体。咸丰元宝其整体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平整地章,字廓清晰,鼓凸不深不浅,铸后锉修痕迹鲜明,彰显自然有度,毫无做作之态。